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




原文刊登於《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》 與 《四方報》越文版
關鍵評論網 標題為〈因為一份買錯的報紙,才知他們的存在,是台灣的一部分〉


早上起床刷牙的時候,靈光一閃,想到超商禮券可以拿來買英文報紙,吃東西會胖,那就增進些閱讀能力。我跟爸爸說買哪家出的都好 ,心想不管你買Taipei Times 或是 China Post我都看。爸爸肯定的語氣說:「英文報,我知道啊,我有買過。」於是,爸爸帶著自信出門了。

買回來後,我迫不及待接過這份報紙,準備來個晨間英文閱讀,但這摸起來有點厚度,排版看起來跟印象中不太一樣,當下我以為是買到給中學生看的雙語郵報。翻了翻,奇怪,這不是英文啊!我從期待的心情轉變成急著好奇這是什麼報紙啊?左翻翻右翻翻,最後在封面看到了「越文版」。是的,我爸把英文報買成越文報,報紙又不能退,爸爸只好再去買份英文報回來。雖然我是想找個方法把禮券用掉,但也不是這樣用的啊。

因為我爸搞了這個烏龍,我才知道原來臺灣有發行越文報紙,甚至還有其他東南亞語言的報紙。其實裡面除了越文外,部分標題與內文都有附上中文,大致可了解內容,有越南新聞,也有臺灣新聞,過年快到了,應景的教唱新年快樂歌。說真的,就是雙語郵報啊,差別在於是中越版。

後來,我想到媽媽有位越南同事小蘋阿姨,她說不知道有這種報紙。於是,我將這份報紙送給她,媽媽回來說:「小蘋阿姨看到很開心,說台灣居然有越文報紙。上班的空檔,還分享起她在越南生活的故事。」我想,這份報紙到了她的手上更顯價值。

看了發行單位是台灣立報報社的四方報。我曾在《天下雜誌》看過篇文章〈為什麼要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臺灣?〉 http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91/article/2309
是在說我們如果有到東南亞,可以成為帶書者,帶些當地的書回到台灣給這些外籍朋友,對他們來說能在異地看到自己國家的書,每一本書都可能是個瑰寶。

閱讀是不分種族國籍的,即使到了異鄉,都還是有知的權利,在文字中找到安頓心靈的處所。

以前我對於東南亞的移工、看護沒有太多的想法,只知道他們都會聚集在桃園、中壢火車站附近,每次都是匆匆經過,不會想要了解。但到了澳洲打工度假之後,深刻體認到在國外討生活大不易的感覺,有遇到會種族歧視的雇主,也碰過很想了解臺灣文化的外國人,回到台灣後,再次看到這些外國朋友,我開始學著換位思考,感受他們的心境。

原來台灣有一群媒體工作者長期關注這個議題,能在異鄉受到當地人的照顧,是很難得的一件事。

台灣人可以從自己的周遭開始關心這些朋友:
身為旅人,你可以帶一本東南亞的書回來給他們。
身為家長或老師,你可以告訴孩子這些東南亞朋友對台灣的貢獻,用平等的態度看待他們。
如果你的生活中有移工朋友、看護或是配偶,試著和他們聊聊背後的故事。

因為他們的存在,是台灣的一部分。

寫於2015.01

後記:
這篇文章寫完兩個月後,四月初,張正(東南亞書店的發起人、前四方報的總編輯)在中壢木匠之家分享「帶一本書回台灣」的講座。會後,我告訴他這個誤買報紙的故事。
他說:「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故事,也謝謝你的父親買錯報紙。當初把越文報放在便利商店的通路,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有天有個台灣人買錯,誤以為是英文報,這樣就多一個人發現,原來台灣有東南亞語言的報紙啊!多個人多個機會關心這類的議題。今天聽到這個故事,我很開心證明這不是我的幻想,而是真的會發生的情況。」

後來,張正將這篇文章分享到他的臉書,四方報越文報主編傳了訊息給我,問我是否能將此文章刊登在四方報上。雖然我到了四個月後,八月份才看到這個遲來的訊息,但願意分享的心是不會過期的。

時常進出的便利商店,卻從未發現有賣越文報;爸爸一時買錯報紙,卻引起我寫下對移工者感同身受的心情,甚至遇見四方報的人,回饋了這個故事。在尋常的日子裡,也可以擁有不尋常的生活故事。

Iris旅行生活的故事 Iris Blog . 2017 Copyright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Blogger Template | Free Blogger Templates